首页 > 句子 > 精品句子

咏柳诗词|每一首诗,都有不一样动人心扉的情

咏柳诗词|每一首诗,都有不一样动人心扉的情



我更喜欢春天的柳,春天的柳树清新柔韧,不论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裁出的茸茸柳色,还是三月伴着柳叶舒展的柳花,千百年来让人吟咏不断。

柳在诗词中,出现的频率非常高,有很多别样的意境,人们在送别时,会折柳相赠,代表着离情别意;以柳的形体特征,反映女子的纤细腰身;也有以柳喻情,以柳言愁......

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不胜收的画,每一首诗,都有不一样动人心扉的情。

春柳之美,婆娑轻扬,弱不胜莺

柳是春的信使。“青青河畔草,郁郁园中柳。”当柳枝冒出新芽时,便昭告着早春的到来;待到绿柳成荫时,更是春意一发而不可收,及至风中柳絮纷飞,则是与春天惜别之际了。

《杨柳枝》

【唐.白居易】

依依袅袅复青春,勾引春风无限情。

白雪花繁空扑地,绿丝条弱不胜莺。

《新柳》

【宋 .杨万里】

柳条百尺拂银塘,且莫深青只浅黄。

未必柳条能蘸水,水中柳影引他长

长长的柳条轻拂着银光闪耀的池塘,那柔嫩的柳叶颜色浅淡嫩黄。柳条并没有延伸到水里,而是水中的倒影将它拉长了。

小诗画面清新,流露着对新柳,对春天,对生活的深情。

《杨柳枝词》

【唐.白居易】

一树春风千万枝,嫩于金色软于丝。

永丰西角荒园里,尽日无人属阿谁?

春日的垂柳枝条繁茂,伴随着春风的吹拂,千丝万缕的柳枝,随风起舞。春风和煦,柳枝绽出细叶嫩芽,望去一片嫩黄,轻柔摆动的柳条,比丝缕还要柔软。

这两句把垂柳之生机横溢,秀色照人,轻盈袅娜,写得极生动。

以柳赠别,寄托了几多相思离愁。

柳,谐音“留”。古人送别多用“折柳”,表示离人的难言难分之情。“折柳”也为赠别的代称。而柔软的柳丝之“丝”又与绵绵相思之“思”相谐,所以古代常常以春柳入诗相赠别,借以表达思念寄托之情,情思缠绵之意。

1、送别朋友。人生不断上演的戏码。很悲伤,只因牵挂充斥在其中,很不舍,只因浓浓情谊包涵在内。

离情别恨,写得情景交融、韵味隽永。后人据此谱写而成著名的古琴曲《阳关三叠》,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。

《送元二使安西》

【唐.王维】

渭城朝雨浥轻尘,客舍青青柳色新。

劝君更尽一杯酒,西出阳关无故人。

2、送别家人。真的要离家了,感到无比的伤感,不是因为怕离开而远行!我放不下的是对家的思念和对父母的牵挂。

虽然题名为“柳”,却抒发了游子的离情。岸边长长的柳条仿佛舍不得游子远去,要牵住即将启程的船。柳树被人格化了。暮色苍茫中,船上的游子也频频回首眺望河边如烟的垂柳,好像在向亲人作别。

《柳》

【清.周志蕙】

岁岁逢春春可怜,争禁三起又三眠。

丝丝愁绪随风乱,濯濯丰姿著雨妍。

古渡欲牵游子棹,离亭留赠旅人鞭。

一声长笛河槁晚,回首苍茫几树烟。

3、送别恋人。我不忍心挥手,因为是告别;我不敢去想握手,因为那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。渡口杨柳郁郁青青,枝枝叶叶都满含着别意离情。

《清平乐·留人不住》

【宋代.晏几道】

留人不住,醉解兰舟去。一棹碧涛春水路,过尽晓莺啼处。

渡头杨柳青青,枝枝叶叶离情。此后锦书休寄,画楼云雨无凭。

柳丝柔曼,娇羞依人,千般姿态,万种风情,如少女般婀娜多姿。

世人常以“柳叶眉”、“柳腰身”、“杨柳腰”来比喻女人们的千姿百媚。

“绊惹春风别有情,世间谁敢斗轻盈。楚王江畔无端种,饿损纤腰学不成。”

——《垂柳》(唐.唐彦谦)

柳腰轻盈,楚王宫里的那些美女饿死自己也比不上。

眉将柳而争绿,面共桃而竞红。——《春赋》(北周·庾信)

美人细描的眉毛仿佛柳叶,但比柳叶还鲜翠;新妆的粉面如桃花,但比桃花还要嫣红动人。

芙蓉如面柳如眉,对此如何不泪垂。——《长恨歌》(唐.白居易)

:此句描写杨贵妃的美貌,用芙蓉比喻面貌的美丽,用柳叶比喻眉毛的清秀。

以柳传情,寓情于景,情思缠绵,一幅幅融诗情、画意的千古绝唱。

《雨霖铃》

【宋】柳永

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

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,兰舟催发。

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

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

多情自古伤离别,更那堪冷落清秋节!

今宵酒醒何处?杨柳岸,晓风残月。

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

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?

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,不得不离京都时写的,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,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,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黯淡和渺茫。

《绿罗裙·东风柳陌长》

【宋代.贺铸】

东风柳陌长,闭月花房小。应念画眉人,拂镜啼新晓。

伤心南浦波,回首青门道。记得绿罗裙,处处怜芳草。

天近拂晓,东风微拂,向远处延伸的道路两旁的柳枝摇荡。月落云遮,原野弥漫在晨雾的朦胧中,不像天清月朗时那样开阔了。在这样的环境中,我怎么不思念她呢?她一定也像我一样因思念而早起,拂拭着镜子顾影白怜而悲啼。

和她在南浦分别时两人泣不成声、依依惜别的情景历历在目。离开京城后,她的身姿容貌无时不在眼前浮现,特别是那绿色罗裙的样子。即使走到天涯海角,一见到绿茵芳草,便觉得是她穿着绿罗裙飘然而降,无限深情的眷恋也因此稍有依托。 

相关内容

热门阅读
随机推荐